第114章 得闻国史(第1页)
大魏官方认证的命理学说‘果老星宗’中记载,日格有六。分大日横空、日月同宫、日月并明、明珠出海、日月照壁、巨日同宫。其中明珠出海属升日命格的第四等,无前三等之恒久,又有独特的迅升爆发期。太祝认为周元命格贵重,尚处于升跃阶段、气运极盛,就算放到乡镇几年,也能误打误撞的发现隐藏秘境。他能入月宫、接触阴鬼秘境、发掘水匪秘境,也并非偶然,而是明珠升腾照破阴霾的反馈。所以应该尽快对其授艺,并调往地方,趁其气运兴盛,发掘出一两个隐藏秘境。否则等周元功高爵重时,也就成了壮年坠势,再难与天地灵机呼应了。太祝作为九卿之首太常的直属六令丞之一,所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。他一番命理解释后,一众朝臣仔细一想,确实有些道理。就凭周元入营三月进月宫、窥阴鬼、得水匪的经历,若不调入京城参试,恐怕还能发掘出新的秘境。因此,这种有寻宝能力的特殊人才,绝对不能埋没。其实面对命理谶言,朝臣们不至于全信、也不至于一点也不信,只是认为该放出去试试。若有所获,便能增幅国力;若无所获,过两年再把他调回禁军任职即可。他们此次之所以认同太祝之言,也不是真的唯命格论。而是因为太祝指明,周元的明珠出海格有保质期。谁也不知道他这颗明珠能升跃到何时,若是行动慢了,明珠不升反有颓势,那可就太亏了。太祝所言有理,周元你可愿趁气运兴盛,为我大魏探测几处秘境。禀陛下,为盛国朝、臣愿领命。按照大魏惯例,灵试榜魁会先留京授业,后下放州郡做参军,等政令纯熟后,再升任州郡镇守校尉。这可比那些镇守一县、出任边镇的普通入选者好多了。但周元既然气运兴盛,就有了新的说法,直接越过了循规蹈矩的升职流程,获得了特事特办的待遇。好,待孤回宫再许你一职,仍保留羽林郎身,加赐通行京畿之权。大魏皇帝并没有将周元派往地方视察的意思,而是准备让他先探查京师地貌。对此,各州都督没什么意见,反倒对太祝的命理学说起了一些兴趣。皆言,太祝若有闲暇,定要去他们府上坐坐,看看他们的子嗣。这就有点把太祝放到火上烤了,都说好,显得虚伪;说某个不好,又有损人之嫌。也就大魏皇帝拉了他一把、派遣了新的公务,不然真要去客串几日算命先生了。来诸君盛饮,望我国朝恒盛。大魏皇帝获得一位福将,心情大好,周元也获得了更好的自由度,算是双赢了。随后的宴会就较为平淡了,话题又落回各州风貌与追忆往昔。最终还是前朝大康背下了所有,成为了一面映照今朝的铜镜。大康因私失国,灵物永在几家几姓流转,自绝天下英才。乃至位贵者得灵怯战、善战者永无灵食,貌壮而虚、一戳即破。诸君当谨记大康之失,存我大魏无血战、无灵食之风骨。我等领命,勇铸军魂、血冠武威。大魏的风骨不在于大魏皇帝的命令,而在于各州都督的行为。可以说,灵试的本质就是从整个魏土,筛选出真正的善战英才。若有一日,各州入试者皆是镇守都督的亲朋故旧,大魏的立国之本也就完了。因此,国宴最后,大魏皇帝还是拿出前朝大康鞭挞一番。使众位朝臣铭记,武威的本质非身躯容纳多少灵气,而是敢不敢战、敢不敢流血死战。这种国策明显违反了享乐思维,不可能永久保持下去。但至少在能保持的阶段,会大大提高大魏武者的质量与悍勇程度。周元从这种国策中,看到了大魏真正的凝聚核心。有这条血战晋升的通道在,大魏的武者与普通百姓才能保持联系。否则,经年累月下来,武者很可能在心理上认为普通百姓不是人,至少与他们不是一个种族。那时驱赶一些低等种族投喂妖魔,并与妖魔组成圈养之国,也就顺理成章了。上元国宴会结束后,周元与怀州都督同行,期间怀州都督突然发问。周元,大康掌握着绝对武力,却还是失了国。他们全成了尘埃腐土,唯有我们大魏光照天下,你可知这是为什么不知,但想来那场覆国之战,一定很惨烈。是啊,很惨烈,我们都无法想象当时的惨烈程度。但国史中如实记载了一切,有八城之民自献血肉、供奉神魂,与魔兵盟誓继我衣冠、永不称臣。后面的事我不便讲了,但我可以告诉你,他们确实没有称臣,反倒掀起了多年战乱。所以大魏得国非王朝更易,乃万民骨血铸就的新国。你若有能力寻得秘境,便多寻几个吧,只有我大魏长盛不衰,人才能是人。怀州都督的话让周元意识到了,当初的大康之民如何敲响第一声战鼓。这个国家的武威并非是口号,很可能是先前太过缺失,引发的狂热重视。元明白,不过当初妖魔之兵既然守约,为何在国朝不显。自然是改名换姓融入了国朝之中,大魏是由共同信念铸成,而非单一的种族。即便是浩大的渠河之中,也有我们的水族部曲,只不过水族各部极其排外,使我们无法过多干涉渠河众部。获得重视后,待遇果然提升了。往常不知道的朝廷信息,现在却由一位镇守都督亲自解说。都督为何与我说这些,我这身份接触国朝秘辛,有些过早了吧。此乃陛下之意,陛下言,多少给你这热血少年透漏些残酷历史。防止你巡视京畿时,被某些他国暗探给欺骗了,最后别秘境没找到,反被忽悠去从了贼。你这身份连接百姓良家,多少涉及到了一些百姓之愿,做事定论皆需谨慎。都督放心,我非孺子,不会鲁莽忘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