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桃花马上请长缨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95章 两道旨意(第1页)

摆在肃清帝和满朝文武面前只有两个选择。第一个,矢口否认,不承认发生过屠杀平民的事。第二个,装作原先不知道此事,收到国书之后,先配合西京调查,把该拿的人拿下,亡羊补牢为时未晚,还能挽回国誉。国书上没有写边线问题,这事谋定后动。肃清帝召集大臣商议了三日,第一个选择是不可能的,西京直接下了国书控诉,他们是有足够的证据,加上在西京国内造势了这么久,两国边境早就闹开了,推诿的后果就是直接开战。既然是第二个选择,那么该问罪的就要问罪了。做了决定之后,肃清帝和穆丞相对视了一会儿,其他人皆是一片寂静,没人说话。因为要处理此事,就要召回萧大将军问罪了。但是,萧大将军一生戎马,文帝朝的时候便参与平叛,剿匪,上过南疆战场,击退过野心勃勃的游牧部落,最后镇守成凌关,这么多年萧家儿郎也跟着辗转沙场,折了几个进去了?二月十九是他这位老将的七十大寿,武将在这个年纪还镇守在边关的,商国开朝以来,也就只有他一位。谁能开口说一句传他回京问罪?肃清帝最终把眸光看向了谢如墨,"北冥王,你曾是南疆元帅,你认为此事该如何解决?"大家都有些愕然,皇上怎会问北冥王?北冥王妃是萧大将军的外孙女,由他说出传召萧大将军回京问罪,岂不会令他们夫妻失和?李德槐当即也是头皮一麻,想起得罪夫人的各种下场,同情心泛滥一个箭步上前,"皇上,臣建议下旨传萧大将军回京调查此事,成凌关暂由萧大将军的养子萧三郎行使帅权。"他是兵部尚书,皇上其实该先问丞相后问他,丞相和他提出是最合适了。肃清帝看了李德槐一眼,又问道:"众卿可有异议?"片刻沉寂之后,陆续有大臣说:"臣附议!"谢如墨没说话,自然也没反对,这是早预料到的事情。这一年来,他和萧大将军一直保持书信往来,鹿奔儿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挽回,死去的人不能复活,所以萧大将军早就上了请罪的折子,只是那时候肃清帝不可能公布,也不会下处置。现在,肃清帝也不会拿出来说,因为说了,代表着他早就已经知道,一旦传开去,西京使者来朝听到借此闹起来,对商国不利。"拟旨!"肃清帝面无表情地道。第一道旨意,令萧大将军立刻回京,帅权移交萧八郎。第二道旨意,把制定边线签订和约的易昉押入刑部大牢候审。至于战北望,肃清帝只字不提,大家自然也不会提起,毕竟在这个时候,能少牵扯一个人就少牵扯一个人,且看西京使者抵达之后,他们的态度,他们的要求。此刻,战北望就站在殿外,听着殿中大臣商议的声音,他的心情无比沉重,也无比的恐惧,这件事情易昉肯定难以脱罪,他呢?当初潜入西京烧粮仓,是他带队的。他没看好易昉,导致易昉在鹿奔儿城屠村,事后他竟然全然不知。他不知,萧大将军又如何能知?此番算是他连累了萧大将军。